地區
發佈單位(人):
工商時報
活動主旨:常參展作品 投資風險較低 add_this [ 加入我的訊息追蹤清單 ]
活動地址:
活動日期:2007年10月5日~2007年10月5日
主題類別:藝術投資
推薦活動:
相關網址:
活動內容:

【徐晨縈/台北報導】人們總是開玩笑,藝術品總是要等到藝術家離開人世後,價格才會漲得兇,但顯然中國當代藝術市場上卻不是如此;還有人說當代藝術家因仍在世上,其在美術史的歷史定位難以定論,投資買入風險高。對於當代藝術品類似的說法不少,要挑台灣當代藝術品,專家還是建議,不妨從曾經在國際博物館、學術策展、雙年展等作品中著手。

知名中國當代藝術家年輕尚輕,但其價格已經是一般台灣收藏家碰不得,超越台灣收藏界老手的能力所及,舉例來說,中國當代四大金剛之一的岳敏君作品「轟轟」為港幣四百九十萬,至今估價超過兩千萬港元,兩年後的今天其作品「教皇」拍出五百萬美元,從最初人民幣計價一路到港幣,現在變成美金計算。

提起台灣當代藝術家不如中國當代藝術家在國際上具有高知名度,如何在眾多當代藝術家中挑到明日之星也不容易?獨立策展人胡永芬認為,摒除個人要喜歡的首要條件不說,民眾可以從國際學術市場上下手,也就是說從國際博物館、學術策展或雙年展上,去看台灣哪些當代藝術家被邀請參展,尤其能參與國際博物館或學術策展上的作品,表示其已經受到部分的重視與認同。

胡永芬認為,受到美術史方面學術界的認同,較具有長期市場的基礎,未來的增值空間較大,雖目前不一定受到市場炒作,但時間久了,自然能顯現其長期價值,就好像是績優股,具有好的基本面。

或是去找這些知名美術館或博物館,他們開始收藏哪些台灣當代藝術家的作品,通常在這些重要國際展覽上或美術館出現的作品,投資風險相對較低。

不過,也提醒民眾,買藝術品要很歡喜,要有那種逛百貨公司看到已經想要很久的一件皮包或手錶等東西,不買會很難過的感覺,才是自己真正想得到的珍藏;最怕到處聽別人說,講了就信,就去買,要是這種心態投資藝術品,套句行內的話,就等著受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