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
發佈單位(人):
國立故宮博物院
活動主旨:探索亞洲─故宮南院首部曲特展 add_this [ 加入我的訊息追蹤清單 ]
活動地址:
活動日期:2008年03月25日~2008年06月25日
主題類別:展覽訊息
推薦活動:
相關網址:
活動內容:

展 期:2008/03/25 ~ 2008/06/25
陳列室:105, 107
 
亞洲,Asia,這個詞彙源自希臘人在西元前五世紀時對「東方日出之地」的稱呼,長久牽繫著歐洲人對東方那塊充滿香料、絲綢大地的嚮往。亞歷山大帝、馬可波羅,以及地理大發現時代的探險家們,都是帶著夢想探訪亞洲。

隨著十五世紀末新航道的開發,歐洲人「發現」亞洲,亞洲的地理形象才逐漸清晰明朗,在他們畫出的亞洲地圖裡【圖】,可以看到台灣也同時被「發現」。可以說,在歐洲人的地理認知裡,台灣與亞洲同時被納入「世界」的領域裡。

就地理範疇來說,從烏拉山、黑海、博斯普魯斯海峽、阿拉伯半島以東,白令海峽、日本、台灣、菲律賓、摩鹿加群島、新幾內亞等太平洋西緣群島以西之地,被統稱為「亞洲」,然而亞洲領域內卻從未出現一個內部共同的洲域意識,或洲域規範。就歷史而言,這片土地上曾經同時存在多個超過五千年的古老文明,亞述、巴比倫、波斯、印度、中國等文化圈之外,猶太、阿拉伯、西亞、近東、中亞、東南亞、南亞、東亞、東北亞各地並生多種數千年的文明。至今仍共有49個國家,土地面積約44,390,000 平方公里,人口有35億以上,是世界五大洲中最具活力的領域。

雖然,從未有一統的亞洲,但亞洲古文化間的交流影響卻始終頻繁且從未中止。交流,可以是軍事征服、民族遷徙、使節往還、宗教佈道、僧侶朝聖、商旅貨販;即使嚴山峻嶺、瀚海風沙、鯨波巨浪的阻隔,不同地域裡早已孕育內聚力強固的文化特色,但也阻絕不了地域間的交流互動。不同時期的政治經濟消長,讓區域間各種供需關係形成不同的傾斜度,引致不同方向、不同速率的文化流動。

流動,來自於接觸、好奇、模仿、融合的歷程。或者是全面接受、或者因好奇而收藏、或者已經不知不覺的修正融合。有的屬根本的思想信仰,進而全面影響生活態度。【圖,儒家】有的受技術工巧的吸引,追求新奇的物件【圖,西潮】;有的在工藝表現的方面,共同融合創造出新的元素【圖青花】。而在接觸外來文化之際,各自文化的元素也滲入外來者的文化中。

國立故宮博物院的收藏主體來自於清宮舊藏。宮廷收藏通常以正統文化的守護者自居,蒐羅主流文化界所闡釋的古典藝術精粹,態度上常呈現保守謹慎、自我文化中心的特性;於是華夏正統文化傳承被完整的保留下來,但也常割捨了邊緣的、弱勢的、非正統型態的文化遺產;這在漫長歷史層積中,誠可惋惜。不過,檢視宮廷舊藏,一些歷代政權與周邊文化往還的所謂「貢品」,常是周邊文明的精緻藝品【圖:西藏茶器】;一些「賞品」則回流為賞賜對象再創作時的特殊文樣【圖:越南花鳥】;大量的貢賜過程遂讓華夏文物的形制、紋飾產生相當的質變【圖:執壺】;這其中透露出濃濃的文明交流的訊息。此外,本院的收藏裡,還包括文物遷台以來,陸續接受收藏家們的捐贈、寄存,以及適時購藏的文物,也可用來補充說明華夏文化與其他亞洲文明的關聯。

民國九十二年,國立故宮博物院選定台灣嘉義太保地區建立南部院區,並決定以亞洲藝術文化為定位,探索這塊我們身處的亞洲。當我們的心中跨出想要瞭解他人的第一步,剎那間發現亞洲各處美不勝收的藝術風貌,有的恍若相識,因為它可能是華夏文化借鑑的源頭,或是華夏文化所散播的變貌;若根本放下華夏的思維,亞洲各地所交換的話題,如印度織品的頻繁運輸、可蘭經恭謹的書寫製作,其內容的豐盛,令人興起嶄新的興奮與好奇。

因此,什麼是亞洲?不止於知道鄰居是誰,還在於彼此間有什麼樣的接觸?激盪出什麼樣的傳播、交流、競爭、融合的互動關係?此次,故宮從自身的典藏出發,以主題式的安排,選取「經典」、「佛教」、「織品」、「青花」、「西潮」、「茶文化」等六個亞洲歷史中最具流動感的主題,探索亞洲藝術文化傳播、流通、變遷的種種樣貌。

「經典」主題,看亞洲思想智慧因虔敬的書寫而保存與傳承。
「佛教」主題,展示同一宗教傳播亞洲各地而型塑出不同美感與變貌。
「織品」主題,從亞洲華麗經緯中,昇華出生命禮儀意義。
「青花」主題,呈現亞洲色彩美學穿梭不同時空的流動變化。
「茶文化」主題,賞亞洲各地對同一飲品所凝練的不同品味。
「西潮」主題,說文化衝擊間,亞洲追逐新意的態度與選擇。

亞洲多元的藝術文化,在虔敬、型塑、昇華、流動、品賞、逐新等不同態度下,璀璨繽紛,欣賞不同地區的文化,能更深沈的省思自身文化的特色。

這是探索亞洲的首部曲,號角將繼續吹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