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
發佈單位(人):
洪建全基金會
活動主旨:流動的城市:給建築的六封信 add_this [ 加入我的訊息追蹤清單 ]
活動地址:
活動日期:2009年08月4日~2010年09月8日
主題類別:研習訊息
推薦活動:
活動內容:

這幾年我對建築的關注,明顯轉到對城市議題的思索,與東亞大環境趨勢走向的觀察上。

原因是我覺得現代人生活的衝擊,最大的矛盾點還是在於城市興起這件事情上。北宋的汴京固然人口上百萬,當時已經嘆為觀止了,但比起工業革命後,蝗蟲般大批由鄉村遷移入都市,規模動輒上千萬的現代城市,還是小巫與大巫之比。

城市在因應這樣迅速擴大的過程裡,陣痛自然難免。二十世紀是以同樣快速的硬體建設作回覆,譬如蓋捷運、高鐵、核能廠、摩天大樓等等,對市民作出現實問題的解決交代;然而,許多現代城市到了二十一世紀,逐漸發覺硬體建設已經不是城市競爭的關鍵處,反而許多無形的流動軟體,例如電腦與寬頻普及性、文化創意的活躍度,常民生活的活潑性,以及各樣通路的暢通性,像是手機、宅急便、7-11等,才是城市風華的比較處。

一種對自發、有機、靈活與可變異的需求,正在取代過往龐大硬體建設的固定解答模式,微型多樣挑戰巨型單一,可見與不可見的無數通路,並馳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而這樣由下而上的自發力量,融合常民文化的城市生態,正在東亞城市迅速發展也明顯可見。

這樣的城市有一種流動的特質,她並不追求固定與永久,維持著自我的外貌模糊多變、內在日日自我更新的品質。最迷人的是細微處所,如街道巷弄、小店攤販的豐富多樣,與個人勇於介入城市的自發態度,而不是完全依賴井井有序的上層控管。

對我而言,台北就是這樣一個流動的城市。
有點像微風、河水與詩句,與紐約巴黎倫敦都不同,令人喜歡也驕傲。(阮慶岳)

課程內容
8/04全球與在地可以對話嗎?:小鳳山與大世界
8/11鏡裡花難折:細看「清明上河圖」的生活美學
8/18這是山寨文化嗎?:從朱錇到王昀/看中國當代建築
8/25神秘之美:廢墟與陰柔的美學
9/01忘我兼忘世:從陳冠華的花東民宿「沙漠風情」談起
9/08台灣當代建築考:久違了,王大閎先生!

阮慶岳 主講
現任元智大學藝術創意與發展學系系主任兼藝術管理研究所所長。淡江大學建築系學士、美國賓州大學建築碩士。曾任職美國芝加哥、鳳凰城建築公司多年,1992年至2002年於台北主持建築師事務所,2006年策展《樂園重返:台灣的微型城市》,代表臺灣參展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著作包括文學類《林秀子一家》、及建築類《建築師的關鍵字》等二十餘本。

聯絡人:朱公望   電話:23965505*114  
傳真:23922009   EMail:
jerrychu@hfec.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