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
發佈單位(人):
工商時報
活動主旨:只要二萬元 即可投資藝術 add_this [ 加入我的訊息追蹤清單 ]
活動地址:
活動日期:2010年03月30日~2011年03月30日
主題類別:補助訊息
推薦活動:
相關網址:
活動內容:

【黃河/台北報導】提到藝術投資總會讓人聯想到國際拍賣會,美金上億天價的畢卡索、梵谷,就算是剛起步的亞洲市場,自己心儀的藝術名家如林風眠、趙無極,也要千萬台幣才有機會一親芳澤,領固定薪水的上班族,有何輕鬆方法,能以「微金創業」成為藝術市場的生力軍。

話說一九八九年,好友劉先生進入報社專跑藝文版,當時薪水不過萬把塊,但是及早投資的觀念確已深植,憑藉著敏銳的眼光,和省吃儉用的客家本性,每個月總有五千至八千不等的可用資金,全部投入藝術收藏。

一九九二年拍賣公司林立,他開始賣掉台灣前輩畫家,轉進台灣當代及當時剛起步的中國當代藝術家如蔡國強、徐冰,三年前將使用逾十年的雷諾Twingo換成保時捷的休旅車,大家估計其資產已逾上億了。

這是一個真實故事,不可否認高報酬也須要時機和運氣配合,但成功的藝術投資則存乎一心,卻也是不爭的事實。

以所得、本身資產、資金來看,藝術投資在行之有年的歐美先進之認定是年收入須超過美金十萬,名之為收藏家,單件作品五千美金以上則是藝術投資的品項,若想投資藝術基金,更是不成文的規定投資人投資金額不得高過其總資產的一○%。

名家版畫、水墨大師的書法、攝影家的作品、名人書信,甚至早期限量發行的畫冊(有編號、有簽名為要件),都是藝術投資最佳的入門選擇,甚至,腦筋急轉彎也可利用「專業交換」或「以物易物」,如七○年代,張大千剛從巴西回到台灣,就曾以一張潑墨山水換得一輛代步用的全新國產汽車。

另外一個例子更絕,潘小姐中年再回藝術學院就讀,以贊助的方式交換天才同窗的作品,還沒畢業,這位藝術家就被畫廊簽約代理,如今已有數倍的回收,以上兩例或可說是專案,但生活裏到處有機會。如今華人藝術投資正是百年難得之天時,只要帶著二萬元現金,走進離家最近之畫廊,三年後,也是會是故事中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