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
發佈單位(人):
典藏今藝術
活動主旨: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熱鬧中現玄機 add_this [ 加入我的訊息追蹤清單 ]
活動地址:
活動日期:2008年10月16日~2008年10月16日
主題類別:藝術投資
推薦活動:
相關網址:
活動內容: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Art Taipei)於8月29日在台北世貿一館登場,據主辦單位公布,五天的展會吸引了7.2萬參觀人次,並締造新台幣7.5億元的總成交額,號稱是從1992年以來台北藝博會舉辦至今創下的最佳紀錄...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Art Taipei)於8月29日在台北世貿一館登場,從今年的參展名單(高達111家參展單位中,有48家外地展商)、舉辦地點(在多年之後,再度回到挑高、空間寬敞的世貿一館)、展前大規模的媒體、廣告曝光、並與「上海藝術博覽會」(ShContemporary)、「韓國藝術博覽會」(KIAF)共同推廣招商等面向來說,別具「大復興」的意味。
 
藝博會俯視一景,今年參觀人次高達7.2萬人。(攝影/陳沛岑)
 
據主辦單位公布,五天的展會吸引了7.2萬參觀人次,並締造新台幣7.5億元(以下金額若無特別註名,則皆為新台幣)的總成交額,號稱是從1992年以來台北藝博會舉辦至今創下的最佳紀錄,然而若理性地觀察分析,在台灣股市直落,房市交易冷清清的當前,Art Taipei是否果真「大開紅盤」?展會又呈現什麼樣的特色與趨勢?
區域特色品味為主導
印度Sakshi Gallery、紐約Zone:Chelsea Center of Arts以及James Cohan畫廊經理皆不約而同的表示:Art Taipei還是個非常本土、帶有區域性格(regional)的博覽會,國際化的程度不大,若與去年同樣於亞洲舉辦的上海藝博會(ShContemporary)相較,今年在台北顯然並未見太多西方具代表性的畫廊與精品現身,參展者主要以本地及鄰近地區的日本、韓國畫廊為多數,因此不管從呈現的作品或是買家來說,還是以亞洲為主(主要買家甚至可歸納以台灣人為多數),也因此趨近於單一的大宗買家品味,對這次作品的銷售成績有決定性的影響。
而今年雖然來參觀的人數比往年增加許多,但「觀望者多,買氣比去年差」是普遍參展畫廊業者的心聲,就如同畫廊界一位資深經理人表示:「去年是藏家搶著買作品,沒有太多考慮的時間,如果眼前這一分鐘看到作品時決定不出手,下一分鐘,作品可能馬上就被另一藏家買走,但今年明顯感覺『大家有時間可以慢慢考慮、慢慢談』,買家考慮與觀望的時間變長,大家出手時變得更謹慎。」此無疑點明了:整個大環境的景氣對於藝術市場的影響,雖然畫廊的銷售額可能無法在短期間瞬時飆升,但換個角度思考,有更長的時間可以「冷靜、理性的做決定」,對於買家與收藏這個行動本身來說無疑是正面、健康的。
 
經典與當代展區 :優勝劣敗 本地作品突圍
 
台北當代藝術館館長石瑞仁指出,這次藝博會一反過去多由中國大陸作品主導,今年台灣本地作品數量大增,在此看到了台灣當代藝術的活力。而畫廊業帶來的當代作品比重增大也是今年的特色,會場上前輩藝術家如趙無極、陳澄波、廖繼春、常玉的作品,除了在景薰樓、藝流拍賣公司展區之外,已不多見。
就整體展銷成績來看,國內畫廊經營台灣當代有成,旗下當紅藝術家持續開出紅盤。如誠品畫廊展區幾乎就像連建興的新作發表會,帶來他12件新作,其延續過往魔幻寫實的風格,作品在開幕貴賓之夜當晚即銷售一空,可見藏家對連建興的肯定。誠品畫廊表示,五天下來銷售成績高達9成。
在大未來畫廊展位上,楊茂林醒目的巨型不鏽鋼雕塑作品《螳螂捕蟬》,被元大金控馬家買下。林天明表示,現場如楊茂林、郭維國、陸先銘、林鉅、蘇匯宇等人的作品皆銷售一空,也談成了許多額外在畫廊內成交的生意,為畫廊入帳遠超過千萬元;而印象當代在開幕當天銷售即達八成,黃楫、常陵、楊仁明、黃銘哲的作品受買家歡迎,為此負責人歐賢政相當開心,並認為景氣其實沒有外界想像的差,拍賣公司的成交額雖然滑落了些,但就其畫廊本身而言,感覺影響不大;大趨勢畫廊則帶來吳天章、陳界仁、莊普等人作品,吳天章的《同舟共濟》在開幕當晚即以120萬元成交,整體銷售達六成。
展會中可注意到黃銘哲的作品出現相當多,除了印象當代、大趨勢之外,中部的臻品、南部的梵藝術展位上均有其作,展銷成績也相當好。如梵藝術的黃銘哲大尺幅(362x800cm)《出征》,便由台南紡織總經理侯博明以2400萬元拿下,創整場單價成交的最高紀錄。
而台灣畫廊間,今年最大亮點之一無疑為梵藝術。除了黃銘哲的《出征》創下高價,侯俊明木刻作品《往生極樂》與楊英風的《天下為公》、《鳳凰來儀》則共同創造新台幣2600萬元的成交額。而橘園、月臨畫廊展區中亦有侯俊明的作品,反應也相當熱烈,後者的曼陀螺作品成交金額達540萬元。梵藝術還展出東南亞當紅藝術家Nyoman Masriadi、Agus Suwage等作品,負責人陳阿露採取精兵策略,在博覽會開幕的第二天,他表示高達8成作品已售出。其餘像亞洲藝術中心、東之畫廊、日升月鴻、布查、秋刀魚藝術中心等亦有高成交率,索卡畫廊展區以金額計成交量也達七成。
 
新人推薦特區 :首創成功 市場成績亮麗
 
這次文建會協辦的「台灣製造——新人推薦特區」,除了形成讓藝術家曝光的平台,其作品市場表現也不差,如賴易志的《空白系列》作品賣出6件(作品價格介於8萬元至20萬元之間)其中一件由國立美術館收藏。而邱建仁以獨特筆法,描繪自我對生活片刻的記憶及與親人相處的回憶,畫面上刻意留下的顏料滴流感與速度感,指射著時間的流逝與記憶的模糊化,其作品《一家五口》在開幕當晚即以新台幣65萬元賣給國內藏家。朱芳逸運用陶燒,結合立體的物件於平面畫布的作品多受好評,售價在16萬至41萬元之間,現場作品也均售罄,並有藏家額外下訂製單。而張恩慈探討甜美童話故事背後的真實性之作品,也引起些許注目。
 
在推薦區之外 :仍備受矚目
 
除卻新人推薦區,亦有許多作品引人關注,例如韓國麥香畫廊中,法國藝術家Anne-Catherine Becker-Echivard的《我們要生存》(Laissez-nous vivre),她將手製的魚類生物穿上衣物,放置在親手搭建的場景裡拍照,作品中見一群在碼頭邊舉牌的魚工,牌上寫著「抗議水污染」、圖示「反對變成炸魚薯條」,其以輕鬆幽默的方式,訴說一個其實切合當下情境,內含反思性的故事,而不管是談論自己對社會事件的觀感、親情、現實中的孤寂,作品流露出的情緒與思想頗能引發共鳴。而石家豪以另類的思維為古典的水墨帶出新的方向與詮釋,例如古時書畫家多以自然風景的變化來表現「四季」的主題,他卻用現代人物穿以不同的衣著、髮型來表現,但保留書畫中的古色與工筆技巧。
此外,Sakshi Gallery中,才剛從大學(MS University, Baroda)畢業的Prantik Chattopadhyay,在鑲嵌以印度手雕的木框裡,以剪紙、彩繪,黏貼構築出一個個宛如拉起劇場幕簾的舞台,在其中上演的是他對於通俗文化、歡樂的消費世代、政治權利、傳統神話故事的融合與再創新,甚為有趣。
另一方面,北莊藝術中,汪凌長時期以寫實技法刻畫不同世代的《新青年系列》,除了反映世界的變化,從作品中也可見不同時代中人物性格的差異。而黃柏仁將狗與熊貓動物擬人化所做的雕塑則受一般民眾喜愛,往來間總是圍繞著跟作品合照的觀眾,秋刀魚藝術中心表示展位上買氣很旺,除了原本的藏家群收藏外,藝博會中有很多年約30至40歲的新進買家進場,此成績或也透露新世代的品味。
荷蘭畫廊Gallery Delaive中,負責人透過日本藝術家村上隆介紹,簽下曾經在Geisai # 4 、Geisai # 9得獎的日本藝術家六角彩子(Ayako Rokkaku),作品展區總是滿滿的人潮圍觀。開幕第一天所有作品均已遭搶購,詢問度滿點。(但六角彩子的超級買氣,卻沒有拉抬到同展區的丁雄泉作品)。而日升月鴻帶來的天野喜孝、松浦浩之的作品也有佳績。
 
日本當代特區 :交易表現 呈現兩極化
 
雖然外界認為台灣買家對於日本當代藝術展現了無比的熱情,據主辦單位的資料顯示,日本展區創造了新台幣近億元的收益,但實際探訪發現:日本當代藝術特區中銷售成績是天差地別,有的成績極好,例如Unseal Contemporary Art負責人Hikaru Morioka表示,不僅賣出所有的作品,也透過電腦網路顯示庫存作品,完成許多交易,成交量遠超過預期。又如樁畫廊(Galley Tsubaki)的展區上總是匯聚了許多人氣,畫廊負責人Hiroya Tsubakihara在展會的最後一日表示:銷售成績高達七成,當中山本麻由香(Mayuka Yamamoto)與Natsuko Kitamura以動物為主題的作品特別受歡迎。而展出日野之彥(Korehiko Hino)數幅油彩與素描作品的Galleria Grafica Tokio,則有高達9成以上的銷售率。畫廊負責人明言,日野之彥的作品在拍賣市場中的表現,大力推動了第一市場,但她不希望買家沒多久即送拍,因此對於買家的選擇極為慎重。Gallery IDF帶來的作品則多在新台幣35萬元以下,反應極佳,如Kiriko Iid帶有美麗與青春的憂鬱、不安的人物油畫作品以及深堀隆介(Riusuke Fukahori)的雕塑(價格普遍在20萬之下)均銷售一空。
而有些交易成績則是不甚理想,如野田當代(Noda Contemporary)在展會最後一日接受訪問時,仍尚未售出任何一件作品,但表示其中草間彌生的南瓜作品(美金10萬元)可望成交。山本現代畫廊來台代表指出,銷售的速度相當緩慢,但仍賣出2件日本第六屆Geisei藝術季金獎得主Erina Matsui的作品;帶來諏訪敦、Michiyo Mowa作品的Gallery Kogure負責人小幕洋在最後一天臉上有些無奈與落寞,他表示整天都在苦思下回參展應該帶什麼樣的作品來才能有好成績?展會上中國、香港、韓國的群眾比他所預期的還多,但買家主要還是台灣人,而台灣人似乎只喜歡「可愛」的作品,然而他認為事實上,日本的當代藝術也不單只有「可愛」的類型而已。
即便某些畫廊銷售成績不甚理想,畫廊負責人普遍對台灣市場抱持正面的態度,例如廣田美術畫廊與Rontgenwerke AG畫廊業者認為台灣的收藏產業相當特別,很多收藏家之間的聯繫很緊密,甚至會互相鼓舞對方買自己有收藏的藝術家作品,而如何把自己代理的藝術家打進這個收藏圈,是相當重要的事,表示明年還是會再來參展。
 
中韓作品銷售不如預期
 
這次主推中國與韓國作品的畫廊,除了傳承畫廊、奕源莊、朝代、琢璞畫廊、凱旋畫廊、昇藝術、紐約中國廣場銷售在水準之上外,其餘幾家來自中國的畫廊表現均不如預期,例如上海紅橋的代表,看著對面敦煌畫廊與旁邊晴山藝術人潮川流不息的展位,不禁自嘲:「除了老弱病殘孕,沒人!不超過五個人問價錢。」連準備好的其它中國當代藝術作品都不想掛出來了,直言明年不會再來。眼見當中國大陸從股市到房市已然大調整之際,愈是價昂的當代藝術作品,愈是難以銷售。
來自韓國的表畫廊、CAIS以及主經營韓國當代藝術的上海木林畫廊皆同聲表示「搞不懂今年買氣為何會如此」,後者帶來李錠雄、智蕘相(Ji Yo Sang)、高燦圭(Koh Chan Gyu)的作品,除了前者以美金5.5萬元售出外,其餘作品均未成交。
但成交量同樣不如預期的上海華氏文化藝術總監周大為,則持不同觀點。他指出,中國大陸畫廊若要進入台灣這塊新市場,就要有長期耕耘的打算,至少要嚐試三年推廣,才能真正打入。北京藝門畫廊總監馬芝安(Meg Maggio)亦表示:雖然近期景氣不佳,但中國大陸很多有錢人,都還沒開始進入收藏而在藝博會上,最優秀的作品,還沒出來!包括一線天王的張曉剛、曾梵志等人的最棒作品,都還沒真正流出到藝博會上。馬芝安強調,中國大陸的藝術市場雖然正在整理,但此時反而讓炒作過剩的作品露出真面目,還給市場更好的藝術投資環境。
 
總論
 
總體而言,藝博會的兩大功能:展示與銷售,在銷售方面,中國畫廊來到台北藝博會,大部分皆失利了。這點,與上海藝博會成交狀況不佳,有異曲同功之妙。羅芙奧拍賣公司董事長王鎮華觀察,從次級房貸引爆迄今的全球金融危機,讓全球股市、房地產價格均大幅向下修正,藝術作品的價格,沒有道理自外於這個全球趨勢。更何況,從台北到上海,還有部份中國大陸畫廊,大幅調漲旗下藝術家作品的價格,自然讓藏家用行動抵制──觀而不買。
王鎮華說:「關鍵得回到價格。不論第一、第二市場,大家把價錢訂太高,在當下的氛圍裡,藏家就難以接受。也許畫廊取得的成本高,但現在必須是畫廊、藝術家必須有共同體認的時刻了。」「其實很多人是願意買的,但卻買不下手或沒見佳作。」王鎮華這樣分析。
而在展示方面,台北藝博會主辦單位展現與國際接軌的強烈企圖心,但或許未來可以設定一個清晰的定位與特色來專注發展,例如是要以「亞洲」為主要取向,或是要求「國際化」可在確立寒舍藝術中心執行長王定乾說,台北藝博會一年比一年成功,無庸置疑,但若能讓各參展畫廊,在大主題下,依各畫廊旗下藝術家的特色,完整呈現參展主題,將讓藝博會大幅超越「展銷會」的層次。
而許多畫廊業者均提出,今年布展時間過短,準備不及,在開幕晚會前幾小時,整個世貿展場還是亂哄哄,雖然大家最後在亂中有序中完成布展,但展場規劃如隔版、線路、燈光的處理都能再更加細膩。
檢視最後攤開的實際成績單,雖有部分展商呈現絕佳的高成交率,但有更多畫廊呈現外熱內冷的狀況,缺乏實際買氣支撐。不少業者坦言:受到景氣影響,購買力不如去年旺,觀望多於實際購藏、一般參觀者多於買家。此外,也有畫廊業者提出:Art Taipei參觀群眾以本地為主,海外的藏家來的不多,就本土畫廊而言,對於收藏人口的擴散作用持有疑慮。
但若回歸最基本的市場法則,只要東西夠好,永遠不怕難以找到買家,只怕沒有好作品!而如何招攬好畫廊參展、展出畫廊是否帶來精品,相信是最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