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
發佈單位(人):
國立故宮博物院
活動主旨:盛世工藝—清康熙、雍正、乾隆 add_this [ 加入我的訊息追蹤清單 ]
活動地址:
活動日期:2007年12月22日~2007年12月22日
主題類別:展覽訊息
推薦活動:
相關網址:
活動內容:

盛世工藝—清康熙、雍正、乾隆

常設展
陳列室:209
參觀網站
 
清朝是中國兩千年帝制中最後一個朝代,它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制度皆曾達到顛峰,尤其是清初康熙(1662-1722)、雍正(1723-1735)、乾隆(1736-1795)三朝,政治清平,文化藝術成就非凡,被史家視為太平盛世。

與晚明不同的是,從十七世紀末葉起,民間市場的商品經濟及應運而生的私家收藏,逐漸流向有權勢的新官僚與富商之家,改朝換代之後則匯集於皇室之中。此點與工藝生產自晚明至清初,由民間走入宮廷的變化息息相關。清聖祖-康熙皇帝即位之後,首先成立養心殿造辦處,負責監造各類宮廷用器。此項制度亦持續至雍正和乾隆兩朝,從相關文字史料得知,皇室統一管理的造辦處,清楚的規範出一套標準的生產流程,舉凡畫樣、製作模型、成品上呈,到最後由皇帝決定物品的陳設、收藏地點等,無不按時、依序地進行。內廷之外,在蘇州、杭州、江寧等處亦設置織造局,與內廷作坊共同形成一個龐大的生產網絡。

值此同時,十七世紀末葉至十八世紀的西方,正是科技文明突飛猛進的時代;航路的開拓與世界一體觀念的形成,促使歐洲國家紛紛前來探訪神秘古國。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宮廷聚集一批各有專長的西方傳教士;他們引進自鳴鐘、望遠鏡和科學儀器。同時也參與宮廷藝術的製作,於無形中直接或間接地推動中西文化的交流,影響中西合璧文物的產製。尤有甚者,挾帶著西方潮流的餘波,倍受歐洲市場喜愛的貿易商品-如日本蒔繪及伊萬里瓷器,也進入宮廷收藏,間接成為十八世紀中國與亞洲其他國家交流的見證。

相對於西洋裝飾風格,清高宗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也讓大清帝國的勢力得以深入其周邊國家,促成清廷與周邊地區的文化交流。反映於工藝美術上,則有來自新疆、西藏和北印度的各項美術品。此種揉合區域及異國特色的技術與圖案,在在為盛世工藝注入活潑多元的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