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
發佈單位(人):
文/瑞宏
活動主旨:現代藝術表徵時代精神 add_this [ 加入我的訊息追蹤清單 ]
活動地址:
活動日期:2007年10月1日~2008年10月1日
主題類別:專題報導
推薦活動:
相關網址:
活動內容:

現代藝術表徵時代精神

文/瑞宏

藝術是人類文明的昇華,它不僅呈現了每個不同時代的精神象徵,亦彰顯人類尊嚴中的價值意義;而現代藝術則刻意脫離傳統要求「真、善、美」的範疇,擴大進入人類文明中全面的思維走向。

西方文明歷經十六世紀的文藝復興、十七世紀的啟蒙運動、十八及十九世紀的理性主義文明。接近五百年的路程具已呈現堅實確立的體系與影響,無可動搖,儼然成為潮流趨勢。   

國際知名藝術史家Christopher Green在其「二十世紀進步中的藝術」一文談到:二十世紀前十五年歐洲及美國的歷史,正像一齣通俗劇,它的主要情節就是「變」,而它的英雄人物則是「發明家」──但不只是那些發明新的飛行機械,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將人們帶到前所未有的遙遠距離的發明家而已,也包括了那些將人們對於人和事物的觀念、態度,帶入一個完全嶄新境地的發明家。在一九○○和一九一四年之間,佛洛依德出版了他的「夢的解析」,欒琴發展了X射線的學理,而愛因斯坦發表了他的第一篇「相對論」。所以「進步」可說是二十世紀歐洲及美國藝術史的中心主題;以一種不自覺或者(有時候是)自覺的方向感,從事變革和創新。Green的文中不斷的強調──在任何討論到本世紀的藝術時,有兩個名詞必須要提到,它們可以被看作是這種進步的強迫觀念之徵兆;此即「前衛」與「現代」。幾乎任何一種博得尊敬的風格,都是「前衛」的,而在真概念上也必然同時是「現代」的。紐約現代美術館和巴黎國立現代藝術館,從這個世紀開始以來所從事的,永不間斷的藝術收藏,正是這個具有啟發性的詭論的是最佳見證。它們所收藏的藝術就是二十世紀的「前衛藝術」──亦即在某一時刻,在巴黎或慕尼黑、米蘭、倫敦或紐約,它曾經確確實實是現代的;它們的展覽,正如同在一個座標圖上的各個點,它記錄了各個時刻裡文化上的變革。在二十世紀裡,一個藝術家,只有當他對於更廣泛的審美的進步是舉足輕重的,只有當他是一個具有影響力的改革者時,他才能被提昇到歷史上一個比較顯著的地位。

從上文我們得知現代藝術出現在本世紀的根源和形成的標準;自然的我們也可理解現代藝術選擇傳達的語言方法,異於舊有的傳統模式,它的內容走向了美學、哲學、形而上的辯解和藝術性理知的開拓。也因為它走著一條強化理論、思考的路子,所以自然與活在感覺系統、體會趣味的傳統觀眾們越行越遠了。   

其實也就因為現代藝術突顯的是現代生活中理性、理知的重點,強調的是哲學思維影響現代生活的事實,所以它迅速的走在時代的前端,而主導了時代的精神要項。   

我們可以從八○年代世界性的藝術思潮──「後現代主義」扭轉主宰多年現代主義的「絕對」觀念來看,地球上的人在這十年中回到了人的本性,不再用絕對的觀念、二分法的標準來面對事物;所以柏林圍牆說倒就倒(棄絕為主義獻身的表徵)、蘇聯政體急速瓦解(極權意識趨向末路)、區域民族意識抬頭(由單元走向多元)。   

當我們從電視螢幕上看到美國國務卿和蘇聯外長同檯站在白宮草坪上(一九八○年代初),齊聲譴責伊拉克之時,就已經知道時代在轉變了。當我們走過吶喊、追打、石塊汽油彈亂飛的台北街頭時(一九八○年代中),我們更親身體會到標準價值已經在變動、搖晃。這種種的事件並非無的放矢,而是根源於思潮的發湧與激化。感應敏銳的現代藝術家們早在一九七○年中就已醞釀,並清楚的在八○年初就已澈底的呈現了。